盡管許多公司會意識到像AWS、谷歌云和Microsoft Azure這樣的云計算“三巨頭”提供商,但新的挑戰者阿里巴巴云正越來越多地占據這些提供商的主導市場地位。
實際上,Gartner公司最近報告說,阿里云現在是僅次于亞馬遜和微軟的市場上第三大云計算提供商,也是市場增長最快的提供商,去年占有7.7%的份額,在2015年至2017年之間的收入增長了93%。結合這種非凡的性能,阿里云僅在2015年在美國市場開設了首個數據中心,一年后在歐洲開通運營數據中心。
對于企業而言,阿里云現在可以像云計算“三巨頭”一樣被視為潛在的云合作伙伴,包括作為多云戰略的一部分。尤其是據思科公司估計,一半以上的企業已經平均使用了四個不同的云計算供應商的云計算服務。
然而,在決定實施新的云合作伙伴之前,每個企業都需要考慮許多關鍵因素。
將控制權移交給第三方
在當今數字世界中,對敏捷性的需求意味著大多數公司只能利用云計算和第三方技術,切實地為其客戶和員工提供可靠無縫的數字體驗。此外,數字體驗及其對客戶的影響不可低估。實際上,預計到2020年,價格和產品將成為主要的品牌差異化因素。
從IaaS到SaaS到ISP到CDN都非常依賴第三方服務提供商來提供云計算數字服務,因此很多企業放棄了以前對IT系統和基礎架構的大部分控制權。現在,IT體系結構已從受控、托管的環境演變為共享的事物,需要一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鑒于估計有96%的企業以某種方式使用云,因此幾乎每家公司現在都在其所有權以外的網絡上運行,從而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多云架構。
例如,如果出了什么問題,并且企業遇到了數字中斷,那么這種失去控制和網絡可見性可能會造成巨大破壞。它不僅影響IT團隊,而且可能對從品牌聲譽和員工生產力到收入的一切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亞馬遜公司經歷了這樣的影響,由于PrimeDay的停運,估計損失了1億美元。任何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無法承受其網絡或處理與該網絡相關的問題的能力,這是理所當然的。
地理因素關系到全球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性能
尋找潛在的云計算提供商時,另一個關鍵考慮因素是地理位置。
亞太地區(APAC),尤其是東南亞的互聯網基礎設施與美國和歐洲有很大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18年《千眼公共云性能基準報告》,亞太地區在主要IaaS提供商中表現出一些最高的性能差異,這表明需要在所有主要公有云提供商內部和跨地區的優勢點。
在美國和歐洲以外的地區,與云計算性能相關的數據差距很大,因此,IT領導者不得不依靠直覺,有根據的猜測和供應商的主張來制定其云計算戰略和連接架構。
有許多重要的地理異常需要理解。例如,谷歌云平臺的網絡總體上非常強大,但是事實證明,谷歌云平臺的網絡中還沒有從歐洲到印度次大陸的直接光纖路由。這意味著使用谷歌云平臺到達歐洲的用戶到孟買的流量將是Azure或AWS的三倍。當然,云計算三大巨頭正在不斷建立自己的網絡,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異常現象會逐漸消失,但是在發生這種情況之前,擁有可用于做出托管決策的真實數據仍然很有幫助。
此外,在亞洲地區,AWS的網絡性能穩定性比谷歌云平臺低35%,比Azure低56%。同樣,這里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傳統的監控工具和云原生解決方案都缺乏分別查看內部企業網絡或外部網絡的能力。這意味著,依賴于這兩者或兩者之一的公司將不監視更廣泛的全球互聯網,從而危害現有投資,并增加提供不良數字體驗的風險。
由于這些地理問題,企業需要對跨地區和服務提供商的公共云基礎設施具有更高的可見性,包括像阿里云這樣的知名企業。
云計算性能競爭才剛剛開始
“數字化”意味著企業現在可以真正地在全球范圍內接觸到許多不同的客戶,阿里云的迅速擴展就是這一點的證明。然而,對企業來說,關鍵的收獲是并非所有云提供商處理流量的方式都是相同的。
阿里云的崛起意味著關鍵云計算提供商之間的競爭將繼續保持步伐,尤其是在性能方面,這使得很難預測一年內云計算的前景,更不用說五年了。但是,在此時此刻,企業必須了解每個提供商的細微差別,以便就他們的云計算方法做出最佳決策。
編輯:Harris

姓名:
字數